11月22日,973计划项目“脾主运化、统血”等脾脏象理论研究项目结题验收会在北京召开,项目验收专家组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李振吉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陈凯先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蒋澄宇教授、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果德安教授、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熊利泽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朱宾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许能贵教授、南京中医药大学段金廒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高学敏教授、解放军301医院谢院生教授等11位专家组成。
项目验收答辩包括项目汇报、代表性成果汇报、现场答辩三部分,项目由首席科学家杨关林教授汇报,三项代表性成果分别由学校王彩霞教授、温州医科大学吕斌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唐旭东教授代表汇报,现场答辩由上述汇报人及北京中医药大学陈信义教授共同完成。汇报回顾立项之初的指南方向,把握国家的重大需求,围绕项目的科学假说,全面展示了项目实施五年中计划任务的完成情况、研究成果的水平与创新性、项目的实施效果、研究队伍与人才培养、学术交流与国际合作、组织管理、经费使用与课题验收等内容。
五年中,项目组坚持以国家重点需求为导向,在继承和发展脾脏象理论的基础上,引入系统生物学、网络生物学、整合生物学、循证医学等多学科的思路和方法,围绕脾脏象理论知识体系、基本科学内涵、“从脾论治”相关疾病的临床疗效机制及规律等关键科学问题展开系统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建立了现代知识背景下符合时代特征的“四系一体”脾脏象理论知识体系;阐明了“脾主运化、统血”等的基本科学内涵是:“物质摄取-转运-转化是其基本生物学过程,线粒体呼吸链酶活性是其功能核心,中枢-胃肠神经—内分泌免疫网路其宏观调控机制,Lon蛋白酶参与其线粒体微环境调控”;揭示了“从脾论治”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腹泻、冠心病心绞痛、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机制及规律,显示了“脾主运化、统血”理论在解决临床重大、疑难问题方面的价值。在项目执行期内已发表学术论文231篇,其中SCI30篇,出版专著24部,拓展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7项,其中重点项目3项,获得国家级、省部级人才及奖励53项,申请专利25项。鉴于成果的科学性、系统性、创新性、先进性,领域内专家将其评价为具有源头性、开拓性创新的研究,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对推动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具有实质性贡献。
项目圆满完成了科技部部署的研究任务,顺利通过验收,并获得验收专家组一致好评。通过科技创新,丰富和发展了脾脏象理论,促进了中医理论体系的原始创新,体现了“以证统病”、“异病同治”的中医特色,为推动中医脾脏象理论研究进入新的发展高峰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同时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和科研创新驱动发展储备了极具发展潜力的科研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