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第二批)主编遴选中,我校有3名教师获得第一主编资格,分别是刘春英教授主编《病理学》、战丽彬教授主编《中医基础理论》和徐晶教授主编《中药商品学》。
1月6日,学校组织召开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主编单位编委会线上会议。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教材中心沈承玲主任,魏杰、韩析霖、邹天远3位责任编辑,我校校长吕晓东、副校长刘继东,教务处处长贾连群和来自30多所兄弟院校的100余位编委会成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刘继东主持。
会上,吕晓东介绍了学校与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的基本情况和密切合作关系,对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对学校教材建设工作给予的帮助表示感谢,并就教材编写工作提出几点要求,一是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教材铸魂育人功能。牢牢把握教材建设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在专业教育中寻找思政教育突破口。二是要坚持彰显中医药特色,强化中医药思维。作为中医药行业规划教材要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融合中医药文化,彰显中医药特色。三是要坚持高标准,树立精品意识。教材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必须高标准、严要求,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编写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精品教材。
沈承玲传达了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中医药行业教材建设的会议精神。提出教材编写,一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将铸魂育人、培元固本、文化传播融入每一门教材。二要坚持做好顶层设计,搭建好教材编写的框架布局、四梁八柱。三要坚持突出教材编写的“三基五性”,既“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适用性”。四要坚持线上线下混合式教材建设,拓展数字化教材资源。五要保证教材编写创新性和政治性,提升教材编写质量,严格审核每一位编写人员政治方向,做到“凡编必审”。
会上,中国中医药出版社资深责任编辑魏杰详细介绍了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的编写要求与注意事项。
最后,各教材编委会进行了分组研讨。
教材建设工作是深化教育改革、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载体,学校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将教材建设作为学科专业建设、教学质量、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全面提升学校教材建设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