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门户登录 站内搜索

学校要闻

首页 > 学校要闻 > 正文

学校主办全国行业特色型高校“大思政课”建设联盟成立大会暨首届“大思政课”辽沈论坛

作者:马克思主义学院 发布时间:2023-06-02 12:48:15

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的《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充分发挥行业特色型高校“大思政课”建设的独特优势,推动构建“大思政课”育人格局,5月30日,由学校和辽宁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研究会共同主办的全国行业特色型高校“大思政课”建设联盟成立大会暨首届“大思政课”辽沈论坛在辽宁沈阳隆重召开。

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中共辽宁省委教育工委、辽宁省教育厅相关处室负责同志,辽宁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研究会相关负责同志,来自20多个省市区的近140所全国行业特色型高校30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开幕式上,中共辽宁省委教育工委专职委员张秀丽出席会议并讲话,她指出全国行业特色型高校“大思政课”建设联盟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的《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工作方案》的重要举措,联盟的成立正当其时,适逢其势,意义重大。

学校党委书记吕晓东致辞,她指出全国行业特色型高校“大思政课”建设联盟的成立、首届“大思政课”辽沈论坛的举办,将进一步充分发挥行业特色型高校立德树人的独特优势,对推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推动构建“大思政课”育人格局,全面增强思政育人效果,都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辽宁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研究会会长、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洪晓楠致辞。他指出辽宁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研究会将持续支持全国行业特色型高校“大思政课”建设联盟建设,着力构建“大思政课”育人团队,汇聚协同育人的强大合力,推动“大思政课”建设高质量发展。

随后,与会领导和行业特色型高校代表共同启动了全国行业特色型高校“大思政课”建设联盟。

开幕式由学校副校长刘继东主持。

在论坛主旨报告阶段,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部主任刘志明作了题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主旨报告,从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六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释。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部长庞立生作了题为《新时代思政课的本质、使命及其改革创新》的主旨报告,深刻阐明了思政课的本质和使命,并结合本校工作实际,提出了“大思政课”理念下的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方式方法。主旨报告阶段由辽宁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研究会副会长、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谢晓娟主持。

在分论坛讨论阶段,不同行业特色型高校分组进行了讨论,各组与会代表针对如何发挥行业特色型高校优势,推动“大思政课”建设,构建“大思政课”育人格局展开了广泛交流和探讨。

在交流发言环节,由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宋佳东主持,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程华东、杭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洪波、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王扬、上海体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胡德平、安徽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董玉节、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季卫兵、中国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绪杰、北京信息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赵爱玲、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汪青松、武汉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曹胜亮等10位专家紧密围绕“发挥行业特色型高校优势,推动构建‘大思政课’育人格局”主题进行精彩的交流发言。

在闭幕式环节,由辽宁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研究会会长、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洪晓楠主持。

辽宁省教育厅思想政治工作处处长胡承波作会议总结。他指出,本次会议站位高、格局大、情怀深、内容精,呈现出三个显著特点,收获了五项重要成果,为推进“大思政课”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希望大家持续关注、积极参与联盟和论坛的交流活动,做优一批品牌示范活动,形成在全国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大思政课”建设辽宁模式。

吕晓东陪同与会代表参观学校图书馆,感受图书馆内各不同功能区所蕴含的中医药文化意蕴,与会代表对学校浓厚的人文气息和优美的育人环境给予高度评价。

本次会议建立了全国行业特色型高校广泛参与的“大思政课”建设联盟,打造了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大思政课”建设品牌——“大思政课”辽沈论坛,凝聚了全国行业特色型高校“大思政课”建设的广泛共识,搭建了交流“大思政课”建设经验的优质平台,汇聚了协同育人的强大合力,有助于“大思政课”建设高质量发展。与此同时,本次会议还进一步增强了高校思政课教师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将更加有力更为有效地推进以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